金年会服务贸易包括什么·服务贸易分类表·贸易服务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 2024-11-13 06:58:32金年会·官方合作网站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数字消费逐步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支付业善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汇聚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能源流、人员流,为千行百业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嵌套发展,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外溢效应已延伸至境外市场,未来宜开发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数字消费增长,带动经济全面进步。
近十余年来,中国政府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鼓励相关机构和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二。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1.5%。数字经济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不断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数字化升级,致使民众消费形态发生巨大转变,数字消费获得长足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数字消费基础扎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一2022年,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从4.6亿人增加至10.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从2010年的34.3%上升至2022年的75.6%,可见中国潜在数字消费主体规模庞大,数字消费有望长期处于增长区间。
二是数字消费规模屡创新高,呈现持续增长势头。2015年,中国网上零售额为3.9万亿元,2022年上升至13.8万亿元,网络零售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新冠疫情期间网上零售额增速一度跌至20%以下,2023年网上零售额却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销售总金额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15一2023年,网络零售总额中的实物商品占比稳定在80%左右。
三是数字消费内容日益多元化,消费模式日益数字化。数字技术催生出网络游戏、电信卡和电子书籍等数字消费产品,成为传统消费产品的有益补充,有效增加了消费总量。网约车、在线外卖、网络直播、在线旅游预订、远程教育和在线医疗等新型数字消费品类则基于数字交易平台和移动支付发展壮大,极大丰富了数字消费的覆盖范围和领域,触发传统消费模式更新迭代。
四是数字消费模式借助日渐成熟的线上渠道逐步向体验式消费转型升级。数字消费以客户为中心,将社交、分享、娱乐、生活和推荐等多个场景融入消费者购买过程,度多方面提升消费者感知度与满意度。如,直播电商通过主播的实时展示,将购物体验从线下挪移至线上;教育和医疗经由实时视频等方式实现用户的数字化体验;各类社交App内置的网络购物功能可用于推介数字消费产品和服务等。
数字消费过程中信息传播的零边际成本极易引发新的消费热点,促使消费者形成难以逆转的新型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必然促使消费迈向更高水平,推动国民经济保持高质量运行。
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数字消费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数字消费成为政策重要着力点。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进一步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从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和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等多方面提出促进数字消费发展建议。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将壮大数字消费和推广绿色消费列为拓展新型消费的重要举措。2023年12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丰富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补齐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短板以及激发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动能,使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度融入居民生活,数字化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基本实现生活服务数字化。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期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要求扩大服务业开放,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支付业是金融业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架构,对培育和壮大数字消费至关重要。上述政策皆有利于支付业持续挖潜消费市场,扩大数字消费在社会消费总额中的比重,赋能国民经济提质增效。
数字消费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供需匹配。数字消费吸引越来越多金融科技企业参与虚拟消费品和服务的开发,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增强数字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如,腾讯致力于游戏类产品开发,华为、小米、OPPO等企业积极从事可穿戴设备研发与生产,为数字消费提供周边支持性产品和服务。数字消费触发制造型企业以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为导向从事生产,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中高端需求,促使本土制造商获取更多中高端市场份额,缩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差距,引导消费回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消费具备创造新型消费需求和促使传统消费向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要求,必然促进制造型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帮助企业构建数字经济竞争优势,加速国内制造型企业与国际市场需求接轨,赋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数字消费亦可借助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快速有效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之间堵点,最大程度实现供需匹配,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国民经济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发展。
长期以来,支付业为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支付结算便利服务贸易的分类标准,深入产业互联网建设,利用网络平台效应将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推广至海外市场,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衔接、共同发展,此时理应为各类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协助相关部门制定各类标准和规则,规范有效促进数字消费市场发展。
数字服务贸易促进数字消费发展。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取得长足进步。2013一2023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60%,达到7.9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7.5%。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勃兴大幅提升了服务的可贸易性,降低了服务成本,扩展了应用场景,加快了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进程。2023年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量的比重超过60%,预计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一批新兴经济体围绕视听服务、计算机服务和电信服务等数字化内容发展服务贸易,加大数字消费内容供给力度,以追赶发达经济体,谋求自身壮大。2023年,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等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额均占据本国GDP总量的3%,印度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占据本国GDP总量的3%和全球数字贸易出口总额的5%。我国亦顺应潮流,借助服务贸易数字化,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2013一2021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由34.6%上升至43.4%。202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1358.4亿元,同比增长8.5%,超过货物贸易增长速度,跑赢全球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增长,其中以数字可交付服务为主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639.2亿元,同比增长12.3%,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3.5%,同比提升1.5%,发展势头明显优于服务贸易整体表现,成为带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未来方向,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数字消费的互联互通、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2023年为2078亿美元,2024年1一2月则达到2187.3亿元,可见,中国服务贸易,尤其是数字贸易仍有较大进步空间。支付业脱胎于金融信息数字化工程,多年来投身国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事业,此时正是为数字服务贸易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下数字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时机。
培育智能家居市场消费潜力。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迅猛,已基本实现设备间联通与场景自动化目标,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数字消费重点行业领域。Astute Analytica报告预计,到2032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1901.2亿美元,实现年复合增长率11.63%。预计到2024年,全球智能冰箱销量将达1000万台,智能洗衣机销量达800万台;到2024年末,全球约有25%的智能家居设备商将配备人工智能应用。当前,支付业宜同智能家居厂商展开“智能家居3.0阶段”合作,持续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立国内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则,提升不同品牌智能家居产品的互操作水平,逐步解决智能家居生态环境的复杂化与碎片化问题,赋能用户实现数字消费升级换代,促使中国智能家居产业与国际同业相互联通,推动国内国际数字消费市场齐头并进。
支付业应参与指定智能家居行业标准和规则制定。2024年7月1日,工信部批准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跨平台接入认证技术要求》正式实施,用于指导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软件开发工作。中国信通院、华为、小米、OPPO、vivo、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京东、百度等多家国内智能家居全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已加入标准和规则制定队伍,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支付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参与该项工作。
支付业可依托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国市场建构和推出智能家居统一开发平台,为用户配备更友好的操作界面和拥有更高集成度的辅助系统,待时机成熟即配合相关企业的“出海”计划逐步向海外市场推介,争取在更广阔场景下实现中国标准和规则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建成落地。如,小米米家和华为鸿蒙智联均致力于建立统一应用平台,整合家庭智能终端,便利硬件厂商使用单一标准接入系统,用户则以单一App控制整套智能家居。这些应用平台必然跟随小米和华为的国际化步伐进入国际市场,与亚马逊Alexa和谷歌助手等工具一道进入千家万户,简化全球智能技术使用流程,激励用户执行App内数字消费行为。
支付业可乘智能家居“下乡”之机,与厂商一道向农村地区投送智能家居产品,便利农村地区民众从事在线支付、社交互动、在线教育等经济和社会活动,逐步丰富农村居民消费选择,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消弭城乡数字鸿沟。支付业还可经由智能家居系统,向数字人民币试点省份农村地区推广数字人民币业务,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支付和数字消费的可得性,助益当地金融普惠事业发展。
支付业还需发挥平台优势,通过引入政府消费券、商户出资商户券等形式,推动智能家居以旧换新消费升级。如,2024年6月,武汉市采用“政府补贴、平台支持、商户让利”模式,实施家电家居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由银联湖北分公司独家承接发放绿色智能补贴券,第一阶段即发放1000万元。截至2024年6月9日,补贴券发放直接带动消费交易金额1.23亿元。
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消费市场。智能网联汽车亦是拉动数字消费的重要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约70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34.9%,2023年上半年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2.4%,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适宜支付业全方位介入。
支付业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于2024年初出台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要求,进入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的“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支付业参与各方可与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商合作,在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等20个试点城市以及联合体加大充电桩、停车场、导航、地图、住宿、餐馆预订等多场景下相关数字消费内容和工具的供给力度。支付业还需结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等多项需求,借助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所接驳服务以及公交系统、智慧环卫系统、无人送货系统、网联式智能驾驶乘用车等场景,将智慧支付产品和服务扩展至城市更多规模化应用试点,因地制宜满足公众移动出行需求和不同商用场景下的车辆作业需求,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和出行效率,推动数字消费大规模转型升级,逐步带动试点城市以及联合体以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数字消费市场发展。
支付业可协助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企业在“车路云一体化”20个应用试点城市和联合体做好用户驾驶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和风险防控工作。如,帮助车企开发涵盖车外人脸信息匿名化处理、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和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功能的技术、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切实增强汽车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又如,与车企一道构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商用密码应用,保障蜂窝车联网通信安全。再如,参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推进的车联网网络和数据安全行业标准研制工作,将支付业现有规制与《车联网数据分类及重要数据识别规则》《车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及测评方法》《车联网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规范》《车联网数据和个人信息脱敏实施规范》等即将出台的标准相兼容。
支付业亦可跟随中国品牌智能网联汽车出口步伐,在符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等一揽子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规制的情况下,以国内数字消费带动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目的地国以及海外生产基地所在国的数字消费,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力度,争取借助中国车企的“走出去”,对接国际各大主要经济体的数字消费标准与规则。
参与数字服务贸易,助力服务业对外开放。2022年,《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指定的28个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所在的21个省市的服务贸易规模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97%以上,充分发挥了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主力军”作用。支付业宜在上述试点地区创新数字服务贸易业务,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数字消费环境。
支付机构可在试点地区将旅游、医疗、物流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改造成为数字服务贸易,增加数字消费总量。一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持续结合外籍来华人员动线轨迹,划定商圈、景区、机场、酒店等重点场所、重点商户,加快境外受理改造进度,实现文旅场景入境旅游移动支付全覆盖,增加入境旅游人员数字消费总量。该工作已取得较好成绩。如今,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大幅提高。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超过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四倍;交易笔数超过9000万笔,交易金额超过140亿元,同比均增长七倍。二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苏州、金华、重庆和厦门等最受外籍来华人员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优先加大智慧商圈、智慧门店和智慧街区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广国际化移动支付产品应用,增加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数量,提升我国标准和规则移动支付产品的友好度和便利性,促进境内外支付生态系统的对接与兼容。三是综合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分析与评估外籍来华人员的本地就医需求,协助医疗部门定制“互联网+医疗”以及无人机传输药品等新型数字消费服务,促成线上线下实时医疗和物流服务相结合,便利相关人员在华逗留期间快速有效获得医疗救助服务,亦可在以海南为代表的旅游度假胜地开发疗养类数字服务内容,逐步形成针对外籍来华人员的一揽子品种丰富的数字消费套餐。
服务外包是数字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方式,增长态势持续稳定。2023年1一7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2639亿元,执行金额85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6.0%。支付机构宜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为试点地区的管理咨询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等离岸数字服务贸易外包业务提供支付结算、跨境数据传输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连接国内国际两大数字消费市场。支付机构要配合国家有关鼓励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指导意见,发挥自身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的优势,为相关企业提供新型数字化解决方案,改善和优化当地的数字消费大环境。支付机构尤其要在率先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海南自贸港等对外开放前沿地区助力数字服务贸易外包业务的业态模式创新,覆盖数字服务、版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保税+服务”等多个领域,以跨境数字消费为切入口,激活服务贸易发展动能,助力中国早日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并参与重塑全球服务贸易规则体系。